“名师引领”通识课《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第十三讲 饶子和院士带来《病毒结构及其生命周期》课程

发布者:黎莎作者:马嘉蔚、刘祥发布时间:2023-06-01浏览次数:67

2023531日上午,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教授回到“名师引领”通识课讲堂,为本学期《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带来最后一讲课程——《病毒结构及其生命周期》。饶子和院士曾任我校校长,他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在多种病毒病原体的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在本次课程中,饶子和院士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内容,为同学们揭示了病毒的微观结构奥秘。

课程开始,饶院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对自己团队的六个实验室及其各自分工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何进行转录复制、转录复制后的病毒结构单元如何装配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多年来,饶院士的研究团队始终围绕着这三个问题,以结构生物学为技术手段着手研究,解析了包括甲肝病毒、寨卡病毒、疱疹病毒以及非洲猪瘟病毒在内的530余种不同大小病毒的颗粒结构,为相关传染病的疫苗和药物开发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饶院士结合团队的研究成果,用一幅幅生动的结构图片和形象的动画演示详细展示了手足口病毒、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特征解析,对病毒的基本特点进行了介绍:完整的病毒颗粒与释放基因组后的空病毒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病毒结构蛋白的变化与其生理功能和生命周期密切相关。饶院士以手足口病毒为例,详细讲述了病毒通过识别并结合受体引发一系列的结构变化从而将遗传物注入宿主细胞的具体过程;以疱疹病毒为例,生动阐述了病毒在装配过程中将DNA分子打入蛋白质衣壳的独特方式;以非洲猪瘟病毒为例,完整展示了病毒结构的动态装配过程。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导致的结核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传染病,人类与之抗争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五十多年以前,利福平等一系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很好地控制了结核病。然而伴随着这些小分子药物的长期广泛使用已经使得结核分支杆菌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尤为重要。饶院士以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的靶标蛋白结构为例,展示了团队在南开大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成果:面对培养困难、传染性强等研究方法上的重重险阻,团队不畏艰难,经过多年的苦战,最终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系统性地阐明了结核分支杆菌能量代谢和细胞壁合成的结构基础与分子机制,加深了人类对病原菌感染、存活、耐药机制的理解,对新的药物靶点开发尤为重要。

课程最后,饶院士讲述了自己带领团队多年来顶住重重困难坚持研究解析冠状病毒的工作历程,展示了团队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做出的多项里程碑工作和为战胜疫情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以此勉励同学们:每一项研究成果的产出都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与不断坚守。

在课堂提问环节,多名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针对文献阅读、病毒的入侵过程、HIV病毒与艾滋病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提问探讨,饶院士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惑,鼓励同学们大胆提问,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特别针对同学提出的对于当前爆发式增长式的科研信息如何鉴别的问题,饶院士提出同学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科研鉴赏能力,自觉屏蔽非科学的虚假信息的传播。课程结束时,在场同学们纷纷起身,用热烈的掌声欢送饶子和院士。

课后面对面交流环节,饶子和院士委托陈佺、乔文涛、刘祥三位老师与17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就艾滋病的治疗与防控、病毒学的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老师们还针对专业选择、生涯规划、体育运动以及课程学习等方面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意见,令同学们受益颇深。

Baidu
sogou